company news
公司新聞
發布時間:2019-12-26 | 點擊率:
-吳玉平
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,北航某款無人機掛載航發C115發動機、611所無人機掛載航發C145發動機分別在西藏、寧夏、新疆進行競標PK任務,飛行科目涵蓋了高原起降、打靶、雷達、光電、升限、平原大重量起降、最大速度、24h長航時飛行及12h夜間長航時飛行。整個競標期間每架飛機共計飛行了12個架次,飛行航時共計70小時左右。
在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下,我司外場工作人員不辱使命對掛裝航發產品的無人機進行全程保障,并與在12月18日完成了整個競標飛行。
外場的環境,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,然而他們在一次次工作匯報中,從未提及,出現最多的字眼就是“發動機一切正常...飛機安全著陸...”。其中的辛酸,只有他們自己清楚。西藏阿里位于中國最西部,素有高遠屋脊之稱,機場的海拔高度4500m,大氣壓力只有60kpa(不到地面2/3)。高原缺氧還能適應,而面對新疆的酷冷,荒蕪的戈壁灘,他們只能默默忍受,特別是最后一次飛行任務(夜間長航時飛行)。
一名外場保障人員變跺著腳、用嘴對著手心哈著氣,還得不停的用筆記錄著飛行前的點檢工作。12月中旬的新疆伴晚,柔和的月光帶著初冬的涼意,毫無保留的刺痛著小伙子的臉蛋。然而我們的保障人員并沒有退縮,反而高喊著“發動機點檢無異常”,其實這些點檢工作看似簡單可并不輕松,每一個細節都關乎著飛行安全,稍有不慎,這4個月來的努力將付諸東流,也會給公司的聲譽帶來傷害。所以每一個細節都要經過深思熟慮,都要在腦海中經過仔細判斷,然而這一仔細就意味著在寒風中站立2個小時。
地面流水已經結冰
12月的新疆,湖面上早已結上了厚厚的冰層,喜歡嬉戲的少男少女們,早已在上面追逐打鬧,南方來的攝影師按下快門記錄下這幸福的時刻。離湖面向北20km處,航發的保障人員可沒這樣的閑情逸致,他正在謄抄著傳感器數據,在飛行記錄本上熟練的寫下“12月17日,下午9:00,新疆某機場,環境溫度-13℃,濕度51%RH,大氣壓力89.9kPa”。此時距離飛行時間還有3個小時,每半個小時,他就要記錄環境變化,他要隨時判斷外界環境對發動機的影響,是否能一鍵啟動成功,這已經成為了他們的慣性思維。
點檢完成后的無人機
時間到了午夜11點50分。“發動機起動成功...”這是對外場點檢人員最大的安慰,他的一絲不茍能讓發動機正常運行。然而我們的人員卻沒有休息,他的身影已經出現在地面站中。雙目炯炯有神的盯著屏幕上的數字,臉上看不出絲毫松懈。大家清楚,接下來的考驗是空中的12小時,是高空的超低溫運行。他們要把以往的飛行數據一遍一遍的在腦海中流過,對比屏幕上每一時刻的參數,從中判斷發動機是否出現了異常,飛行還能不能繼續。雖然已到午夜,但這個時候沒有困、沒有累、沒有饑餓、更沒有寒冷,眼中只有參數。
18日中午11點50分,三架飛機機凱旋歸來,等待他們的機務人員早早的在跑道口等候,待到飛機進入機庫那一刻,我們的保障人員第一時間對發動機進行大體評估,確保沒有重大問題。簡單午飯后,外場保障人員還要對發動機進行點檢,確保無人機隨時可以翱翔藍天,為我國航空事業筑起一道高墻。
我們的外場保障人員雖然干著微小的保障工作,可正如石碑上雕刻的一樣“干驚天動地事,做隱姓埋名人”。他們正在為也在為國產化“中國心”無人機事業默默的奉獻著。
石碑圖片